解决相对贫困重在“长效”
解决相对贫困重在“长效”🎃《解决相对贫困重在“长效”》👥二战结束后,美国对日本的民主化改造不彻底,对日本军国主义的清算也不彻底,这就为日本右翼势力今日的猖獗提供了历史基础。当时,日本在美军的占领下进行了民主改革,政府保留了大量的日本右翼军国主义分子。因为冷战的原因,日本政府有意扶植了一批右翼分子,例如前首相岸信介,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与其正好是一脉相承。
尽管2008年以来欧美经济衰退对中国经济有很大的影响,但总体上中国经济依旧平稳发展。这是偶然因素决定的呢,还是“中国模式”的内生性因素决定的呢?众所周知,中国近30年的经济增长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出口导向的外向经济。2008年之前的近10年间中国出口总量占GDP的30%之多。如果我们完全依赖出口拉动经济,那么,2008年以后的中国经济必然大幅下降。但事实上,近3年以来中国经济发展仍保持较高增速,2009年的经济增长速度为8.7%,2010年为10.3%,2011年中国经济比上年增长9.2%。而同期的欧美各国处于衰退之中。中国何以能独善其身并“一枝独秀”呢?为什么资本主义体制始终无力阻止经济危机呢?这主要源于我们经过创新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诸多方面优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实际上这是一种新发展经济学,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入探索。具体原因如下。,(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经济制度决定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绝不允许任何利益集团操控国家经济及其政策。美国的“金融危机”源于美国经济被金融集团绑架,他们在意识形态领域鼓吹新自由主义和夸大市场主义,目的就是规避政府的监管以操控国家的经济走向。而实际上以金融创新为名大肆搜刮民财,甚至把垃圾债券向全球推销,最终损人利己的短期恶行反而成为国家经济长期发展的祸害。所谓的“东亚模式”也是如此,被选举上台的政府必须为利益集团服务。此外,“欧美模式”的党派纷争造成的国家意识形态的分裂,如美国的民主党从拉拢其传统的低收入支持者的角度,希望能够维持他们一定的社会保障水平,因而倾向于采取增收和减支并举的“平衡”方案;而共和党则是更多地站在中产阶级和富人的角度反对任何加税政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是惠及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这决定了我们的政府不可能被任何利益集团所绑架。中国重要的经济部门,如银行、石油等企业属于掌握在政府手里的国有化企业,必须服从国家经济发展大局,而不仅仅是服从利润最大化。这是中国一次又一次化解经济危机的重要制度保障。
各级地方政府有必要在积极借鉴国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有效沟通模式。可以采取信息公开、问卷调查、民意访谈、召开听证会等方式,加强民众、专家和政府官员间的沟通交流,防止矛盾激化,化解邻避冲突。,近年来,国内已有学人考察“群体性事件”及其相近表述的历程变化。得到多人认可的说法是“五个阶段论”的说法,已被一些教参资料所接受。如王彩元、马敏艾和李颖[1]主编的一部教程认为,“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对群体性治安事件的认识和界定”主要经历了五个演变阶段,即:第一阶段,20世纪50年代初至70年代末,称“群众闹事”;第二阶段,20世纪80年代初至80年代中后期,称“治安事件”或“群众性治安事件”;第三阶段,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称“治安突发事件”、“突发性事件”、“治安紧急事件”或“突发性治安事件”;第四阶段,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90年代末期,称“紧急治安事件”;第五阶段,20世纪90年代末至21世纪初期,称“群体性治安事件”。在新近发表的一篇论文中,曾海若博士也接受了这一说法,只是将最后一个阶段的称谓增加了“群体性突发事件”与“群体性事件”两种。[2]
现在西方的债务负担不可持续,而中国的出口导向也难以为继,经济发展都遇到了瓶颈。但是,中国和西方在解决自身问题时,各自面临的出路是不一样的。,总之,赢得“中国形象”话语权是一个包括心态、战略与行为调整的系统工程,需要长期不懈的努力。
【編輯:真田广之】
相关新闻
- 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 2023-03-23 03:21
- 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 2023-03-23 03:14
- 聚焦四大发力点 打好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 2023-03-23 03:12
- 不断推进马克思列宁主义经济学说的创新发展 2023-03-23 02:57
- 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根本遵循 2023-03-23 03:32
相关新发布
- 这场“重磅”座谈会,释放国企改革四大新信号! 2023-03-23 02:55
- 新发展理念引领发展深刻变革 2023-03-23 02:52
- 加强交流合作 共创智慧生活 2023-03-23 02:46
- 着力形成新供给与新需求 2023-03-23 02:47
- 加强质量监管建设质量强国 2023-03-23 03:25